不增加固定資產投資(bú zēng jiā 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名詞解釋:是指用基本建設投資開支但不增加固定資產的費用。不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內容一般包括:生產職工培訓費、施工機構遷移費、農業開荒費用和報廢工程損失費。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固定資產變價收入(gù dìng zī chǎn biàn jià shōu rù)名詞解釋:是指固定資產在報廢時的殘值收入、回收殘料時的變價收入或作價收入、有償轉讓時的價款收入、以及遭到毀損而取得的保險賠款等。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有兩種情況:一是有償轉讓和報廢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二是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改建、擴建的變價收入。注意,在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與工程不直接有關的固定資產盤盈、固定資產盤虧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損失應計入企業冊開辦費。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拆除系數固定資產折除系數(gù dìng zī chǎn shé chú xì shù)名詞解釋:是指報告期內被拆除的固定資產占期初全部固定資產的比重指標,該指標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否能有序進行。其計算公式如下:固定資產拆除系數/期初全部固定資產原值=期內拆除固定資產原值 X 100%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裝備系數固定資產裝備系數(gù dìng zī chǎn zhuāng bèi xì shù)名詞解釋:是指每位一線從業人員平均所裝備的固定資產數量,該指標是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首要條件。其計算公式如下:固定資產裝備系數=生產用固定資產的平均原值/最大班的工人數或平均工人數X 100%.其中最大班工人數是指在實行輪班制情況下,參加一線生產人數最多的那個班次的從業人員數。
名詞解釋:自有固定資產比例自有固定資產比例(zì yǒu gù dìng zī chǎn bǐ lì)名詞解釋:自有固定資產比例為自有固定資產與資本總額之比。自有固定資產比例的計算公式:自有固定資產比例=自有固定資產凈值/資本總額。
名詞解釋: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dài chù lǐ gù dìng zī chǎn sǔn shī)名詞解釋:是指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發現的列支范圍尚不明確或責任尚不明確的各種固定資產毀損或盤虧。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長期資產項目。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改建支出固定資產改建支出(gù dìng zī chǎn gǎi jiàn zhī chū)名詞解釋: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分期攤銷。其他改建的固定資產延長使用年限的,應當適當延長折舊年限。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 xiào guǒ xì shù)名詞解釋:是指報告期新增國內生產總值與同期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率。它是反映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所增加的國內生產總值數量的指標。由于新增國內生產總值不完全是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因此該指標只能近似地反映固定資產投資宏觀經濟效果的變化趨勢,在使用該指標的同時應考慮固定資產投資以外的因素。其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報告期新增國內生產總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額×100%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固定資產清理費用(gù dìng zī chǎn qīng lǐ fèi yòng)名詞解釋: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所需的拆卸、搬運等費用。由于這些費用是使用固定資產的一種必要的追加耗費,應當連同固定資產原價,一并作為使用期的生產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由產品成本負擔。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程序固定資產投資程序(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 chéng xù)名詞解釋:是指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各項活動必須遵循的先后順序。國家通過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順序作了嚴格的規定,在執行過程中不得隨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