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核算(gù dìng zī chǎn hé suàn)名詞解釋:是指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清理報廢、使用保管,以及計提折舊、大修理基金等項業務的反映和監督。為了對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企業一般需要設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資產取得、計提折舊、處置等情況。
名詞解釋:回收固定資產價值回收固定資產余值(huí shōu gù dìng zī chǎn yú zhí)名詞解釋:是指投資項目的固定資產在終結點報廢清理或中途變價轉讓處理時所回收的價值。對于建設項目而言,可以按主要固定資產的原值乘以其凈殘值率來估算在終結點上發生的回收固定資產余值。在生產經營期內提前回收的固定資產余值可根據其預計凈殘值估算。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稅固定資產稅(gù dìng zī chǎn shuì)名詞解釋:是指針對擁有固定資產(土地、房屋、折舊資產)的人,以該固定資產的價格為基礎征收的稅金。稅收上對資產的處理,目的在于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并對資產正確計價和估價,在計稅時,采取適當方式對資產的損耗子以扣除。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比率(gù dìng zī chǎn bǐ lǜ)名詞解釋:是指固定資產與資產總額之比。用來觀察企業固定資產有無資金閑置之現象,由于不同行業的固定資產比率存在較大差異,但固定資產比率越低企業資產才能更快的流動,從資金營運能力來看,固定資產比率越低企業營運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資產總額×100%。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固定資產投資管理(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 guǎn lǐ)名詞解釋:是指對投資活動進行規劃、決策、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它是國民經濟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管理方式分為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宏觀投資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提高宏觀決策水平;確定適度的投資規模;加強計劃管理,科學管理,合理確定投資結構;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投資項目的各種經營管理責任制。微觀投資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指投資項目具體實施中的各項管理工作。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入賬價值固定資產入賬價值(gù dìng zī chǎn rù zhàng jià zhí)名詞解釋:是指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應按其成本入賬,即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既包括直接發生的價款、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包括間接發生的其他一些費用,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算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固定資產投資統計(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 tǒng jì)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以固定資產再生產過程的經濟現象為統計對象,包括建設準備、設備安裝、建成投產的全過程。國家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范圍是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名詞解釋: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gù dìng zī chǎn tóu zī jì huá)名詞解釋:是指企業編制的在計劃期內基本建設投資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計劃。它可以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能力的基本途徑。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時,首先應分清項目的性質,是基本建設還是更新改造。因為不同性質的項目,在投資的積累、回收以至在管理上都有區別。同時,項目性質的分清,也利于合理確定基建與更新改造之間的比例關系。
名詞解釋:預測固定資產需用量預測固定資產需用量(yù cè gù dìng zī chǎn xū yòng liàng)名詞解釋: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發展方向,生產任務和現有生產能力,測定計劃期內固定資產的正常合理的需用數量。通過預測,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現有固定資產的余缺情況。預測固定資產需用量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同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方向、生產規模、市場狀況、協作關系等有密切關系,因此,企業財務部門應當與企業的計劃,設備,生產等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名詞解釋:賬外資產賬外資產(zhàng wài zī chǎn)名詞解釋:是指企業所擁有,但沒有在財務賬上反映,使得企業無法實施有效監督,容易流失的資產。賬外資產的審計方法包括:核對法、觀察法、函詢法、盤點法、計算法和分析法。